各种恐龙介绍,恐龙100大图鉴

【恐龙简介】

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的中生代路栖爬行动物。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2006至2012年间在泰国东北部的呵叻府发现了一种恐龙化石,其时代在约1.2亿年前。经鉴定,这种化石属于禽龙类的新种类。禽龙类是白垩纪(约1.45亿年至6600万年前)时期非常常见的食草恐龙。 这种恐龙被命名为“诗琳通龙”。

【所有大恐龙的详细介绍】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a[1000],i,b;
a[1]=1,a[2]=1;
for (i=3;i<=1000;i++)
{
a[i]=a[i-1]+a[i-2];
b=a[i];
if (b>1000) break;
}
printf("a[%d]=%d",i,b);
getch();
}

【关于各种恐龙的介绍】

恐龙的分类以及各种类型恐龙的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3232.html

【所有恐龙名称和特点】

蜥脚形类是蜥臀类恐龙中的又一大类,与兽脚形恐龙不同,它们全都是植食性动物。如果你已经为霸王龙的大体形感到吃惊的话,那么当面对蜥脚形类恐龙中的众多“巨人”,一定会心灵为之震撼。这类动物中有的曾达到了体长40米,体重100吨的大体形,是地球上曾经生活过 三叠纪后期的欧洲大陆上,生长着一些高大的植物,在银杏,苏铁等裸子植物形成的森林中,能碰到两腿站立的恐龙取食树木顶端树叶的情形。哇。。两条腿站立的肉食龙,怎么一改往日的残暴,改吃植物了呢?再仔细一看,原来这不是两条腿的掠食者,而是原蜥脚类中的板龙。 禄丰龙 原蜥脚类恐龙,一直生活到了侏罗纪早期。早我国四川,直到侏罗纪中期,还有它们的孖遗分子。禄丰龙是生活于东亚的原蜥脚类恐龙的著名代表,因其标本于1938年首次在云南禄丰县出土而得名,埋藏化石的岩层的年代是侏罗纪早期。禄丰龙从头到尾有6米长,双腿站立时,雷龙 雷龙体躯庞大,重约40吨,体长可达24米。四肢粗壮,脚掌宽大,脚趾短粗,前脚上具有1个,后脚上具有3个发达的爪子。雷龙自发现以后,便“身世”不凡,起初人们把它视最重的恐龙。尔后,美国一家石油公司耗费巨资,用它的复原形象作广告,使其普及到了家喻户晓的 腕龙 1907年,一个德国科学家到非洲坦桑尼亚找矿,与工人一道在挖坑的过程中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堆巨大的动物骨胳化石。骨胳显现的尺寸之大,超过了当时已知的任何一种恐龙,人们倍感惊奇。挖掘工作用了4年时间,共运出250吨化石到德国的首都柏林。这批材料经研究整理 圆顶龙 圆顶龙是北美最著名的恐龙之一,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开阔的平原上。圆顶龙代表了蜥脚类的一演化支系,形态上与蜀龙有很多相同之处。表现在外形上,主要是脖子比躯干长不了多少,而躯干很壮。其实,这类动物最大的特征是头骨上开孔大,结构较为轻巧,两个鼻孔分别开在头骨 蜥臀目 2006-10-7 蜥臀目包括兽脚类,原蜥脚类和蜥脚类等几大类恐龙,其中的成员,个体差别很大,生活习性各不相同。有的只有鸡一般大小,有的长达三四十米,高十多米,重几十顿到一百顿。食性上,有凶猛的肉食者,也有温和的植食者,还有肉和植物兼食的杂食者,它们大都生活在陆地上。 兽脚亚目 兽脚类是恐龙家族中的掠食者。它们的地史分布时间很上,从三叠纪中期一直到白垩纪末期。它们的种类也很多,包括体长不足一米的小型种类到迄今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霸王龙。兽脚类具有快速奔跑和掠食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由它们的一些独特的结构来实现的。它们用长长的 腔骨龙 腔骨龙是虚骨龙类恐龙中最著名的早期成员,生活在三叠纪晚期,其足迹曾遍布于世界。腔骨龙身长2米左右,后肢细长,但强健有力,三个脚趾着地,趾端有弯曲的爪子,适宜于在地面上行走或奔跑。前肢较后肢短小,但手掌上的三个指头却是较长的。身体以臀部为重心支撑点, 秀颌龙 秀颌龙是恐龙家族中小巧玲珑的种类,它的成年个体从头的前端到尾的末梢,全长75厘米,躯干部只有一只母鸡那么大,无疑是恐龙家族中个体最小的成员。这种恐龙生活在侏罗纪,虽然其貌不扬,毫不引人注目,但是由于它与人们推测的鸟类祖先沾亲带故,反倒成为恐龙中最受 似鸵龙 顾名思义,似鸵龙就是像鸵鸟的恐龙,它是虚骨龙类恐龙演化到白垩纪的代表性动物,与我们曾经结识过的似鸟龙非常相似,也就是说它们的样子都像鸵鸟。似鸵龙身长2-4米,头较长,结构轻巧,牙齿已经退化,代之以角质的嘴。颈细长,运动灵活,有一对长而苗条的后肢,小 恐爪龙 在一片依山傍水的湖滨开阔地带,太阳暖烘烘地烤着大地,四周万籁俱寂,偶尔有几只大蜻蜓扑打着翅膀飞过。。。突然,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从山那边传来,一条吃植物的恐龙喘着粗气从山里奔出来,冲向湖边。紧追其后的是一条约3米长的肉食性恐龙,只见它健步如飞,鱼跃前行 霸王龙 霸王龙的拉丁文学名的意思是“蜥蜴之王”,它是大地上有史以来生存过的最大最凶残的陆生食肉动物。最大的个体身长可达17米,站立时有六米高,体重达8吨,真是庞然大物了。更为可怕的是它有一个1.5米长的大头,1米以上的口裂,上下颌长满锋利的牙齿
希望采纳

【恐龙有哪些种类?】

恐龙是爬行动物中逐渐演化出的一支高度特化的物种,出现于三叠纪,鼎盛于侏罗纪、白垩纪中期,灭绝于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由于当时地球上最繁盛的最具代表性的物种就是恐龙,统治地球长达1.69亿年之久,因此这段时期被称为“恐龙时代”。

植食性恐龙的体型都比较大,用四肢行走,行动笨拙,肉食性恐龙的体型相对小一些,用两条后肢行走,行动敏捷。肉食性恐龙往往会猎杀植食性恐龙。

有些爬行动物进化出了翅膀,飞上了蓝天,它们是翼龙;也有些爬行动物选择回归海洋,它们是鱼龙、蛇颈龙或沧龙。不论是陆地、天空,还是海洋,爬行动物都取得了绝对的主动权。

这时候已经出现了早期哺乳动物,但面对强大的恐龙,身形娇小的哺乳动物只能躲在洞穴或地下生活,并且昼伏夜出,靠吃爬行动物剩下的残羹冷炙过活。

【恐龙的种类有哪些?分别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征?】

恐龙(Dinosaur)是中生代多样化优势陆栖脊椎动物,曾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

恐龙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爬行动物。 说是脊椎动物而不说是爬行动物的原因是,恐龙曾经被归为爬行动物,但是其不符合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匍匐的行走方式,以及现在一直被质疑的冷血动物一说。

恐龙这一名词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意思是恐怖)Saurosc(意思是蜥蜴或爬行动物)。恐龙(不包含鸟类)是群生存于陆地上的主龙类爬行动物,四肢直立于身体之下,而非往两旁撑开,它们出现于晚三叠纪卡尼阶,各种恐龙快速地演化出不同的特化特征,并发展出不同的体型大小,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并持续生存到晚白垩纪马斯特里赫特阶。

恐龙(拉丁学名:Dinosauria)是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陆栖脊椎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恐龙灭绝事件。

在1861年发现的始祖鸟化石,与美颌龙化石极度相似,差别在于始祖鸟化石有着羽毛痕迹,这显示恐龙与鸟类可能是近亲。自从197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指出现代鸟类极可能是兽脚亚目恐龙的直系后代。大部分科学家视鸟类为唯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而少数科学家甚至主张它们应该分类于同一纲之内。鳄鱼则是另一群恐龙的现代近亲,但两者关系较恐龙与鸟类远。恐龙、鸟类、鳄鱼都属于爬行动物的主龙类演化支,该演化支首次出现于二叠纪晚期,并在三叠纪中期成为优势陆栖动物群。


所有的恐龙皆为陆地动物。许多史前爬行动物常被一般大众非正式地认定是恐龙,例如:翼手龙、鱼龙、蛇颈龙、沧龙、盘龙类(异齿龙与基龙)等,但从科学角度来看,这些都不是恐龙


有许多型态的爬行动物与恐龙生存在同一时期,例如:鱼龙目、沧龙科、蛇颈龙目、翼龙目、以及盘龙目,许多大众媒体常将它们也归类于恐龙,但它们在科学分类上并不属于恐龙。

恐龙是中生代的优势陆栖脊椎动物,尤其是在侏罗纪与白垩纪。在恐龙占优势的侏罗纪与白垩纪期间,几乎所有身长超过1米的陆地动物皆为恐龙,同时代的其他动物因此受到体型发展与生态位上的限制。举哺乳类为例,它们的体型多接近现代的啮齿动物,不超过猫的大小,食性为肉食性,以小型动物为生。


恐龙家族极为庞大、多样性。截止到2006年的学术研究,已确定有超过500个属;根据估计,化石记录中曾出现的属总数约为1850个,当中有75%已被发现化石。一个早期的研究推测恐龙有将近3,400个属,但大部分无法在化石记录中保存下来。截至2008年9月17日为止,恐龙记有1,047个种。恐龙有草食性动物,也有肉食性、杂食性动物。

恐龙类别


  • 分类


其在在生物学上被列为一个总目。


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这样的架构要比其他各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蜥臀目(Saurischia)、 鸟臀目(Ornithischia)。


二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腰带结构:

蜥臀目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射型,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相似。

鸟臀目的腰带,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前侧有一个大的前耻骨突,伸在肠骨的下方,后侧更是大大延伸与坐骨平行伸向肠骨前下方。因此,骨盆从侧面看是四射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区别)。

蜥臀目分为蜥脚类(Sauropoda)和兽脚类(Theropoda)。

蜥脚类又分为原蜥脚类和蜥脚形类。

原蜥脚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是一类杂食--素食性的中等体型的恐龙,例如生活在地球上的第一种巨型恐龙--------板龙,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安琪龙。


蜥脚形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大型的素食恐龙。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蜥脚亚目的著名代表有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的马门溪龙,世界上已知体形最大的动物-----易碎双腔龙。

兽脚类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它们都是肉食龙,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很发达,为最聪明的一类。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暴龙是著名代表,其余如异特龙,南方巨兽龙,棘龙等也颇具名气。


鸟臀目分为5大类:鸟脚类(Ornthopoda)、剑龙类(Stegosauria)、甲龙类(Ankylosauria),角龙类(Ceratopsia)和肿头龙类(Pachycephalosauria)。


鸟脚类是鸟臀类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它们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它们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如:鸭嘴龙、禽龙等。


剑龙类,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或多对,剑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早白垩纪,是恐龙类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其代表有被认为居住在平原上的剑龙,被发现于坦桑尼亚的肯氏龙。


甲龙类的恐龙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以植物为食,主要兽脚类恐龙

出现于白垩纪早期。例如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海拉尔龙,生活在英国的多刺甲龙,以及在美国的包头龙和蒙古的爱得蒙托龙。


角龙类,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多数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我国北方发现的鹦鹉嘴龙即属角龙类的祖先类型。其中有与霸王龙齐名的三角龙,温顺的食草动物原角龙等等。


肿头龙类主要特点是头骨肿厚,颥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组成腰带,主要生活在白垩纪。


不论是蜥臀目还是鸟臀目,它们的腰带在肠骨、坐骨、耻骨之间留下了一个小孔,这个孔在其它各目的爬行动物中是没有的。正是这个孔表明,与所有其它各目的爬行动物相比,被称为恐龙的这两个目的动物之间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

标签: 各种恐龙介绍 恐龙的资料大全恐龙大全